紀錄片 《电影眼看中国》 1-8 集
《电影眼看中国》选取公元1920——1949年之间中国纪录片的经典之作,通过纪录电影见证历史变迁,从国家大事、民风民俗、平民百姓到精神历程,留下一部活动影像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第一集 《勋业千秋》
是一部1941年的电影,记录孙中山总理建立中华民国的经历,以及委员长蒋介石承继国父孙中山的遗志誓师北伐的情况。这些黑白的影像,复活了一段血与火的光阴。
第二集 《冯玉祥北伐工作记》
1928年的世界,欧美国家在经济大萧条中一派凄凉景象,而米老鼠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些安慰。这时电影在西方或是一门生意,或是艺术先锋。而在中国,军事强人发现了电影的宣传威力,当时中国的影片公司众多,军事强人逐渐走上银幕,其中银幕上最出色的要数冯玉祥。
1928年的世界,欧美国家在经济大萧条中一派凄凉景象,而米老鼠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些安慰。这时电影在西方或是一门生意,或是艺术先锋。而在中国,军事强人发现了电影的宣传威力,当时中国的影片公司众多,军事强人逐渐走上银幕,其中银幕上最出色的要数冯玉祥。
这部电影已经从银幕上消失了80年之久。它在库中享受着“恒温恒湿”的文物级待遇。本期节目将会聚焦这一部“无声胜有声”的电影,了解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,以及这部电影背后的跨世意义。
李红今年已经85岁了,从她洋溢着笑容的脸上似乎看不出命运的劫难。幼年失去父母的她在日本炮火驱赶下逃向内地,最后被四川一家保育院收养。一部电影记录了她在保育院的生活,距离电影的拍摄已过去73年,李红和一群同样命运的老人在等待着电影的放映。潘孑农有意识采用蒙太奇手法提升电影剪辑的美学效果。
1939年,战争的烽火还在中国大地上蔓延,而4月的一个初春早晨,被称“电影老虎”的导演郑君里带领一支电影摄制组从重庆出发前往中国西北,他们将去内蒙古拍摄中国抗日时期军民生活的纪录片,用电影挖掘深藏深处的民族活力,而他们所拍摄的《民族万岁》更是为后来接连不断的优秀作品的问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抗战胜利前的黑暗岁月,战火还在绝望的燃烧,一位大学教授用彩色胶片纪录了他的学生,他的校园,见证了一座大学在战争里的迁徒、坚持与还乡历程,这就是《民主前锋》。
袁牧之生于1909年,从最初的“千面人”演员,到摄像机背后的导演,最终因执导《马路天使》一举成名。得到周恩来同意后,袁牧之奔赴延安,成立了延安电影团。1938年的延安,民主汇聚人心。在这里,袁牧之与吴印咸穿越在日本占领区、国民党控制区与共产党根据地,冒着生命危险,开始了电影的拍摄。1946年,东北电影制片厂在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,由袁牧之任厂长。袁牧之创办了自己的杂志《民主东北》,旨在宣扬共产党所在的东北是真正的民主天地。
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,在中共领袖和民主人士陪同下,毛泽东用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宣布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”,这个场面被主席台两边的两部摄像机拍摄下来。随后中共陆续拍摄有关中共革命的影片,使中国电影开始发展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